2022-06-19 父親節證道:基督徒父母與兒女的相處之道
经文:以弗所书6:1-4
1你们作儿女的,要在主里听从父母,这是理所当然的。 2-3「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这是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 4你们作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只要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他们。
引言:
上个星期,看了一部电影,是二战结束前的几个月,发生在匈牙利的一个真实故事。照片上的边是主人公埃莱克和他的妻子汉娜,下边是穿着纳粹军装的埃莱克,抱着救出的犹太孩子。埃莱克生活中的原型叫罗森鲍姆。是一个犹太拉比的儿子。(我们基督教称为“牧师”,犹太教称作“拉比”,天主教称作“神父”。)
一天,他的好朋友费伦茨不幸被纳粹抓走,艾莱克集中生智冒充纳粹军官,要提审犯人。从监狱中救出了差一点被折磨致死费伦茨。
之后,艾莱克就带领他的朋友们,冒充纳粹。他们假装抓犹太人去挖战壕,实际上是将他们转移到瑞士安全屋的方法拯救了数千个犹太人。期间,多次遭遇危险,朋友们也相继死去。当苏联红军进攻匈牙利的时候,他几乎被打死。躲在私人堆里,才逃过一劫。最后,为保护从快要被炮火摧毁的孤儿院逃出来的妇女和儿童,他自己也被纳粹识破,遭到枪击,几乎丧命。
这是13年后,埃莱克当年救出的一个孩子。后来收为养子。在他的婚礼上。孩子流着泪对着众人讲了这样一段非常感人的话:
我是一个非常有福气的人,我有很好的朋友和家人。你们当中可能有人知道我的亲生父母在战争中都被纳粹杀害了。当时,我还是一个孩子,无依无靠。直到有一个人救了我,并把我安顿在一个安全的地方,一个教会的孤儿院。战争结束以后,他们收养了我,然后带我到美国。他们养育我像对待他们自己的儿子。他们教会我感恩我所拥有的一切,教导我真理,和喜乐。今天,我知道这一刻,父亲不想让我继续讲述他为我所做的。但是,我知道不仅仅是我一个人要对他说“谢谢”,而是成千,成千的,被他从纳粹屠杀中拯救出来的人。(照片)如果没有他的话,我们今天都不会活下来,如果不是因为他-我的父亲-埃莱克·科恩。
非常好的一个父亲,在灾难面前,不是想着自己如何逃生,而是冒着生命的危险,尽力拯救别人的生命。用自己的行为给孩子们做了一个好榜样。感谢主,赐给他这么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在他的生命中,成为他晚年生活的最大的慰籍。
本体:
来到我们今天的主题:基督徒父母与子女的相处之道。我们将从2给方面讲论这个题目。首先是做儿女的。
一、作儿女的
1. 要在主里听从父母
圣经【弗六1】这样说:
你们作儿女的,要在主里听从父母,这是理所当然的。
儿女之听从父母,是圣经的教训,也是人之常情。是不需要论证的公理。就像2点之间只能连接成一条直线。不听从父母的基督徒,肯定不是一个好基督徒;就是按普通人的道德观念来说,也不是一个好儿女。问题是:如果父母的教导或是行为不合圣经怎么办呢?
圣经在“听从父母”之前加上“要在主里”就划定了一个范围。说明“听从”并不是无条件的。如果父母让儿女作违背圣经的事儿,比如说谎、或是对别人有损的事情,就不是“在主里”的范围内,基督徒儿女不应该盲目听从。
基督徒儿女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不要因为觉得自己做得对对,就用激烈,不尊重的言辞和态度对待父母,也不是主所喜悦的。
而是要用谦虚、恭敬的态度,向父母解释不能听从的原因,尽量取得父母的谅解。一般情况下,父母看到子女的成长,会比得到任何物质的,世俗的东西更加宝贵。
十几年前,女儿还上小学的时候,就给我上过一次很好的课。一次,去教会的弟兄家小组查经。回家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倒车的时候,不小心撞到一辆停在路边的黑色卡车。下车看了一下,原来是我的后bamper(塑料的) 撞到卡车的金属保险杠上。因为bumper是塑料的,车子又老了,一下子就破了。看见别人的车没有事儿,只是我的车子受点儿伤。我就上车要走。女儿却坚持要写一个条子给人家。说明我的车子撞了卡车的保险杠,如果有问题,请跟我联系,留下电话号码。当时,我非常不理解,觉得是多次一举,写了这个东西,如果是遇到不好的人,他的车子有别的毛病,也有可能会算到我头上。
孩子说,“我们撞了人家的车,人家有权力知道,车子有没有问题不是我们说了算”。
我当时虽然是百般的不愿意。但是,碍于孩子的坚持。就勉强同意了。第二天,再想这个事情的时候,越发觉得孩子说的有道理,就跟孩子道了歉。
有时候,我们做父母的,由于成长的环境和经历,我们想的事情会过于复杂,从而导致我们的行为不讨神喜悦。而思想单纯的孩子们,特别是在北美长大的孩子们。他们单纯的想法就像清水一样可以洗净我们心灵。从而,让我们更加靠近神。正如圣经马太福音所讲的:
…2耶穌便叫一個小孩子來,使他站在他們當中, 3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不回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式,斷不得進天國。(马太福音18:2-3)
通常情况下,让父母改变他们的想法不是容易的事情。我们一定要有信心,因为我们所信的是神是无所不能的。祂知道儿女所面临的困难,只要我们坚守圣经的教导,一定可以有我们想不到的神迹出现。做儿女的弟兄姊妹们,当我们决定跟随主耶稣的那一日起,我们就是跟着神的足迹走的人,就是生活在神迹当中了。阿门??这是多么大的福气啊!我们读经,就是“听”神说话;我们祷告,就是“向着”神说话。我们出,我们入,都有神陪伴着我们同行,祂所赐的出人意外的平安,保守我们的心怀意念,不受世俗的侵扰。虽在地上,却是行走天路。到了世界末日的时候,这个才是我们进入天家的凭证。不是洗礼证书,更不是因为我们属于那个宗派。
2. 要孝敬父母
【弗六2-3】
2-3「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这是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
孝敬,字面的意思就是孝顺,尊敬。在世长寿,容易理解为,在地上活得长久。如果我们参考出埃及记20:12 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神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和申命记5:16 当照耶和华你神所吩咐的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并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神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不难理解,这里的意思可以扩展为民族的兴盛。因为“使你得福”的“你”是指着以色列民说的。
我们常听说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出自《十三经注疏》:“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1、阿意曲从,陷亲不义
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
从这里可以看出,我们华人的文化中的孝顺,也不是盲从,而圣经教导我们的是在主里听从。更给我们清楚地指出了要按照圣经的教导顺从父母。
2、家贫亲老,不为禄仕
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工作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
年轻人有“啃老”,“躺平”的说法。按照我们华人的文化这就是不孝。
3、不娶无子,绝先祖祀
直接翻译就是: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其实,这种解法是有争议的。因为在《孟子·离娄上》,这后面还有一句:“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意思就是:舜不告诉爹妈自己就结婚了,是没有尽到作为后代的责任。所以,无后为大是说没有尽到后辈的责任是最大的不孝。
如果说抚养子女是父母的责任,那么赡养父母也是子女的责任。感谢主,我们生活在加拿大,有很好的养老体系。父母年老,不能独立生活的时候,可以住进养老院。但并不是说儿女就没有探望,关顾的责任。就是说,老人除了吃住以外,还有精神上的需求。儿女的交谈,精神上的关顾在这个时期尤其重要。
当儿女努力尽到后辈的责任的时候,事实上,是在积累自己进入天国的credit、因为这是遵从神的诫命。
有人发了一个格力集团的老板董明珠的退休感言。很有意思,非常直白。其中讲到对待孩子,她说:孩子是上帝赐给你的一张存单,但账户不是你的,密码也不知道。你只管往里存,什么时候可以取出来享受,那得看账户的主人了,所以,别指望,就当奉献了。
儿女是耶和华所赐的产业,做父母的不能要求神的产业服务自己。这一点也是符合圣经的。 (诗篇127:3儿女是耶和华所赐的产业;所怀的胎是他所给的赏赐。)
在讲到对待父母的时候,她诚恳地说:---虽然父母没想到要收回本金,但现在也该是我们加倍奉还的时候,也许直到他们离我们远去,都还是还不清。
第二个方面,我们圣经是怎么教导做父母的。
二、作父母的
【弗六4】不要惹儿女的气(4节上)
是说不要叫儿女怨恨你。当儿女对父母产生怨恨以后,他们会把父母的所有的话,不管对错都过滤掉。尤其是儿女的青春期阶段,就像高弹力的橡胶,你越对它发力,它的反弹力越大。
科技的发展,致使儿女所受的教育很多我们都没有学习过,而且现在的网络又这么发达,他们可以通过Google,找到问题的答案。无论是知识上的,还是伦理道德上的。
所以,他们以为自己可以解决任何问题。
但是,那么多答案,哪个才是正确的,合乎圣经教导的。即使是纯技术上的问题,哪个才是最优解?没有经验,也是很难做决断的。
因为科学技术是可以累积的,然而,人的大脑的能力从古到今都是没有增加。而且储存空间不能像电脑一样,加个内存条就可以增加的。所以说,科技的发展,并不能说现代人的头脑比古代人更聪明,甚至很多古代的先贤是我们现代人无法超越的。同样道理,站在现代科技前沿的年轻人的头脑并不比上一代的父母的头脑更发达。
那么,如何给儿女意见,又不至产生矛盾。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提供需要的帮助呢?
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
在《论语·子路》中,这样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夫子认为,为政者如果自身的行为端正,无须下命令,百姓也会按他的意旨去做;如果自身行为不端,即使三令五申,百姓也不会服从。 身正民行,上感下化,才能施不言之教,对百姓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圣经告诉我们:要照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儿女(4节下)
影片中的爸爸也给我做了很好的榜样。
1. 要每天依靠神
这张截图是爸爸带着一家人做饭前祷告。我们是不是每天都做谢饭祷告呢?还是,只是到了教会,或者是小组查经的时候才祷告呢?有人把祷告比作基督徒的呼吸,我觉得非常恰当。没有神,基督徒就没有生命,而祷告就是我们跟神连接的通道。 当我们祷告的时候,就是直接“跟神说话”,当我们安静思想神的时候,就是在“听神说话”。上个星期的星期三到星期五,我在咱们Nanaimo的伯利恒退修中心做静修。就是这几天的时间所有在营地的人都不讲话,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专心聆听神的声音。
最大的收获是:我意识到自己的头脑每天都被太多的信息占据,以至于没有时间思考。
弟兄姊妹们,我们正处于一个知识爆炸的年代。现在我们父母能看到的是孩子们的上学年头越来越多。过去四年本科毕业已经可以叫天之骄子。现在很多专业要求你上完大学四年的基础课程以后,才有资格去读。而且,孩子们正在学习的很多学科的很多内容,老师已经告诉他们:估计你们还没毕业,这些东西已经被淘汰了。那么,将来工程师们,专家们在社会实践中使用什么呢?就是需要使用神赐给我们的思考力-那天生的能力。所以,也是盼望孩子们,在应对繁重的学习和考试的压力下,一定要有时间思考。使用神赐给我们的天生的能力。这样,将来毕业以后,才能跟上将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脚步。而且越是使用神给我们的思考力,我们越是能够发现科学技术的规律,从而,去除那些别人总结出来的东西中的繁复的部分,使繁重的课程更加容易应对。
圣经说:你们应当一无挂虑,只要凡事藉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你们所要的告诉 神。 7神所赐、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稣里保守你们的心怀意念。(腓利比书4:6-7)
盼望我们的基督徒父母,能够引导孩子,学习每天都仰望神,凡事依靠神。从而使全家人都活在基督耶稣恩典里。
2. 要对人宽容
这张截图也是在饭桌上,当孩子们对街上出现的反犹,排犹现象感到不解的时候,父亲告诉孩子们:“我们有不同的信仰,不同的习俗,他们不明白我们。”
对比,当犹太人把主耶稣钉在十字架上的时候,主耶稣说的是什么?(PPT)是在路加福音23:34,「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
就是说当世界对我们不公平的时候,父亲教导孩子们的不是恨。而是,宽恕。宽恕孩子,宽恕家人,宽恕得罪我们的人,甚至是杀死我们的人,这才是天父的品格。
可能有人知道不久前发生在温哥华的事儿,2个华人在网上言语不合,成了仇敌,发展到约架,闹到法庭,最后,愤怒的一方竟然怀揣利刃。当庭把另一方砍成重伤。这就不是宽容,这叫不宽容。
当我们宽恕别人的时候,事实上也是放下了自己的 一个担子,让自己提升了一个高度。又给自己打开了一片天空。
人生短暂,能够行走自如,吃东西感觉到香的年岁更短。与其把时间纠缠在怨恨上,还不如放下仇怨,翻开新的一页,轻松上路,把怨恨远远抛在后面,让它想追都追不上。
不要惹儿女的气还有另外一种解释:不可挫折儿女的锐气。
本杰明-韦斯特是18世纪英国的著名画家,曾经担任英国皇家艺术院院长。一天他的母亲外出,留下年龄稍长的本杰明在家里照看他的小妹妹萨丽(Sally)。他找到几瓶彩色的墨水,开始给妹妹画像。结果把墨水弄得到处都是。等母亲回来时,桌子、椅子和地板上都沾满了墨水渍。母亲一言不发地收拾这片烂摊子。而且,当她捡起本杰明的画纸,还称赞道:画的真像萨丽。然后弯身下去,亲吻他。多年以后,本杰明对人说,『是我母亲的一吻,使我成为一个画家。』
思想一下,一般情况下,大多数的父母会怎么做呢?打不死他才怪呢?不打死他,也要把他唠叨死。
我们中国人的俗话说:不打不成材。然而,打出来的材是我们父母按照自己的意愿,强迫孩子,通常是以牺牲孩子的天性为代价成的材。
这样的材与天才还是有不同的。很有可能我们把一个天才的画家打成一个平庸的医生。或者把他打得跳楼自杀,这在国内衡水系高中的教育模式下已经发生了很多。
我们前面提到这节圣经,诗篇127:3儿女是耶和华所赐的产业。就是说儿女是神托付我们管理的。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再鼓励,再鼓励。不给孩子定指标,不给孩子增加压力,反而要给孩子疏导压力,让神赐给孩子的天分自由成长。父母的职责是看管,照顾神的产业。祂已经给每个孩子的前途都有安排,不管是做医生,还是做服务员,那只是在地上的工作。而人在地上的年岁相比永生只是一瞬间。只要孩子能成长在主耶稣里。我们做父母的责任就尽到了。至于,为了孩子的前途,为了孩子将来有份好工作,多少percent是为了我们自己的虚荣?多少 percent 真的是为孩子好?如果放下我们自己的虚荣, 我们是否还会给孩子施压去做他们很难达到的目标?这是我们父母必须诚实回答的问题。
当然,要父母从内心里面除去这些虚荣,也是需要神迹出现,就是在我们按着神的足迹前行的路上,慢慢去除的。因为我们中国文化根深蒂固的就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中国的科举制度自汉朝至清末,历时1300多年。是普通百姓改变命运的主要途径。民国时期(1938年)改成全国统考,后来因为战争,文革等因素,有些年就间断了。1978年正式恢复高考。又成为农村孩子进入城市的主要途径。这些都是历史的原因。
当我们接受主耶稣做我们生命的主的时候,我们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一切都变成新的了(哥林多后书5:17)。盼望我们基督徒的父母能够靠着圣灵,除去传统文化中的不良影响。让孩子们能够健康、自由地成长。
3. 要忠于信仰
在电影中,有这样一个场景:
一个天主教徒提出愿意帮助埃莱克一家逃走。埃莱克也劝说父亲接受帮助。而作为拉比的父亲坚决地对埃莱克说:我不能离开我的会众。后来,埃莱克背着父亲,通过神父的帮助为每个人制作了天主教的洗礼证书。他把这些证书塞到妹妹手里,嘱咐妹妹,在危险的时候,可以拿出来,保护家人。
几个星期以后,当埃莱克从纳粹的工地逃回家的时候,全家人已经被抓走了。打开被打烂的全家福相框背后,埃莱克发现那些洗礼证书完整地留在那里。虽然没有留下只言片语,但是,很显然,父亲没有接受这种逃生的方法。他们无声地告诉儿子,我们接受你的好意,但我们不能这样做。
这是拉比父亲和妻子的照片,战后得知,他们全家人和另外50万匈牙利犹太人都被纳粹杀死在奥斯维辛集中营。
原来圣经说的“要照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儿女”是要叫父母自己先要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用我们的行为给孩子做好榜样。
然后,再用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孩子。
我们往往感觉传福音给家人比传福音给外人要难很多。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家人和我们朝夕相处,我们的言行,他们都看着眼里。当我们所传的神的话与我们的言行不相符的时候,家人就更容易看到我们的虚伪,和谎言。
这不是说我们必须要完美,才能传福音给别人。圣经的教导可能我们一辈子都做不到,但是,我们必须诚实待人,先从自己的家人开始,我们所传的是真理,我们也必须是一个真实的自己,呈现在家人面前,呈现在弟兄姊妹面前。当我们诚实待人的时候,圣灵就会引导我们做当作的事儿。让我们在祂里面成为完美。就像这位拉比父亲一样,在危难面前,放弃逃生的希望,坚持跟自己的会众一起赴难。这是神迹来着,不是人的本性要去做的。
肉体的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终结。我们的永生是掌握在神的手中。盼望我们每一位基督徒,也能学习这位父亲,无论遇到何种景况,坚定持守自己的信仰,给自己的孩子,给世人做一个好的榜样,为神做一个美好的见证。
结论:
我们今天借助二战时期,埃莱克一家的故事,结合我们华人的文化,和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实例,从一下几个要点,讲论了基督徒父母和儿女应该如何相处。
做儿女的:1.要在主里听从父母,2.孝敬父母;
做父母要以身作则:1.凡事依靠神,2.要宽于待人,3.要忠于自己的信仰。
愿神的话成为每个家庭的祝福,我们一起祷告。
-納耐磨華人浸信會證道
Comments
Post a Comment